所谓市场化,就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,要有清晰的产权,要以法治化维护市场公平正义,就是要保护企业家才能,就是要促进社会创新。
报告指出,目前最值得关注的深层问题有两个方面: 一是能源、土地、金融、劳动力等要素市场不同程度存在的扭曲,导致资源误配和结构失衡。2000年中国的GDP突破10万亿元,2010年突破40万亿元。
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品牌先行与品牌细分,即在大致同一个价格区间内,基于消费者的价值诉求和内心喜好,引进或创设不同的品牌,让消费者把钱花在自己喜欢的感觉上。从2015到2019这五年,恰是从7到6的五年,和1978-2018年年均增速9.5%左右相比,增长中枢下了一个台阶。对企业来说,这意味着什么? 一方面,成长机会还是很多,五年长出30万亿的大蛋糕,总有人吃到了。如果说中国的C端消费者享受了世界最方便的在线购物、支付以及数字内容消费,从现在起,几千万家B端企业和政府、社会将通过和PATH们的连接,极大地提升劳动生产率、产销精准性、服务效率与品质。我们所做的,顶多是星星之火。
从2020-2035,除非我们自己放弃,自己熄灭那些曾经令经济蓬勃发展的活化要素,否则,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我们通过奋斗过上更加美好和谐的生活。如果能沉下心精益求精,向纵深处开掘,何愁效率不能提高、价值不能攀升? 只要中国企业进无止境,大而强,大而好,大而善,小而美,小而专,小而特,中国经济仍将大有希望。比如说,他可能觉得这一个社会,人口多了不好,少了也不好,不多不少多好啊。
进一步说,现在的问题好像还不仅仅是在这个层面,更进一步的,现在你能够感受到,拍脑瓜,长官意志,大轰大嗡,甚至成为一种比赛,好像在比谁在这上做的响动更大。如果是这样来说的话,接着的问题是,为什么有的人老愿意动这个东西?从整个人类的历史上来看,动这个东西的尝试,甚至动这些东西,而且把动这些东西变成一个很大的壮举,是屡见不鲜的。前些日子,脑子里总是不时冒出一句话:对民生要保持一种敬畏之心。这对一个人来说,可能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东西。
因为这些制定政策的人,其实很多的事情往往他自己都不干,比如说出去买菜等等,这样的事情他自己都不做有人说那和殡仪馆里的氛围很相近,后来老百姓的意见很大,又要求整改。
前些日子,脑子里总是不时冒出一句话:对民生要保持一种敬畏之心。所以你不要小看他们,他还是有一种美学的追求的。所以,如果一个东西和审美连在一起,它就变成一种很强有力的、很固执的东西,我们必须得意识到这一点。这说明什么呢,就是在自然规律的面前抱有一种敬畏之心是非常重要的,特别是在有关民生这样的问题上,因为这个涉及的问题都是一些最基本的问题。
所以现在还是可以看到这种思维,说你生一个太少了,我鼓励你尽量生两个,但是你要生了三个,我就要罚你的款。所以你可以看,一会这个城市冒出了一种比较奇葩的做法,一会那个城市又冒出了另外一种奇葩的做法。但是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和原因,他都能感觉到在这个过程当中行使权力的一种快感,一种成就感:我的一个想法,可以让我周边的世界变样。如果老是在这样的问题上折腾,今天这样,明天那样,就等于把一个社会最根本的东西、最基础的东西给动了。
这种想法其实非常吸引人,但是问题在哪呢,人们能看到第一步的结果,也许能看到第二步的结果,但第三步、第四步、第五步的结果可能就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了。但同时也要看到,对于社会当中相当一部分老百姓来说,他们的生活其实还是比较艰难的,是经不起折腾的。
因为这些制定政策的人,其实很多的事情往往他自己都不干,比如说出去买菜等等,这样的事情他自己都不做。进入 孙立平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改革开放 民生 。
为什么会跳出这句话?想了想可能和当时的猪肉问题有关,和大家对于猪和猪肉的议论有关。这样就使得老龄化的问题远远超出了原来的想象。比如说,前一段在上海,很多人都知道,一条街的店铺,牌匾字体变成完全一样的,好像都是黑体字,颜色也都是一样的,反正就是黑白两种颜色,是白色的字黑色的底、还是黑色的字白色的底,我记不太清楚了。再比如说,这样的一个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,当初不能说完全没有想到,当初也在讲421家庭的问题,但是现在看,情况其实又发生了很多的变化,包括科学技术的进步,人类寿命的延长,现在的问题可能还真的都不仅仅是421的问题了,4的上边说不定还有。拍脑瓜,长官意志还与另外一个东西有关系,就是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洁癖。这个机制如果分析起来可能是比较复杂的,而且就现在的情况来说也不太好分析,但是,在这当中,我觉得有一个问题是需要提出来的,就是我这个题目要讲的,对于民生要有一种敬畏之心。
这个敬畏之心,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,尊重常识可能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,一个最基本的标准。这对一个人来说,可能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东西。
对于社会来说,这就是一个社会的基础,一个社会的根基。这种致命的自负导致人们产生一种想象,并要按照这种想象来改变周围的这个社会,周围的这个世界。
所以到最近这些年,原来计划生育所造成的这种问题、弊端,已经显露得越来越清楚了,而这些在当初都是没有办法充分预料到的。如果是这样来说的话,接着的问题是,为什么有的人老愿意动这个东西?从整个人类的历史上来看,动这个东西的尝试,甚至动这些东西,而且把动这些东西变成一个很大的壮举,是屡见不鲜的。
但他那个美学,是立足于过去小农经济,或者是立足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,是那样的一种审美倾向。这个问题不仅仅在猪和猪肉的问题上存在,可以说,在我们整个社会生活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。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,衣食住行,真的不是能够随便拿来折腾的东西。三个,就多了,那最好就生两个。
他觉得每个人、每个家庭都这样做多好啊。这当中的每一件事情,你用宏大的眼光去看,好像都是琐事,都是小事,但是对于每个老百姓来说,这就是他们天大的事情。
进一步说,现在的问题好像还不仅仅是在这个层面,更进一步的,现在你能够感受到,拍脑瓜,长官意志,大轰大嗡,甚至成为一种比赛,好像在比谁在这上做的响动更大。但是你从这里边能够体会他的一种审美。
或者说在这些问题背后的是不是缺少一种对民生的敬畏之心。比如说,他可能觉得这一个社会,人口多了不好,少了也不好,不多不少多好啊。
特别是,刚才我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话:在这样的问题上真的不能再老靠拍脑瓜了。刚才我说到拍脑瓜,长官意志,那这些东西为什么有吸引力?还有一个原因,就是它往往是和一种美学连在一起的。他们觉得,如果周围的这个社会,这个世界,都变成像他想象的那样,那得有多好。如果确实是这样的话,我们就需要来思考一个问题,这种现象背后的机制是什么。
改革开放40年了,中国的经济应当说有了非常大的发展,老百姓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,这确实是事实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他还真可能是出于一种洁癖,他觉得就这样整齐、整洁、干净,这多好。
所以,在这样的情况下,对老百姓的民生抱有一种敬畏之心就非常重要。而不多不少是由我来控制的,我能够掌握一个不多不少的标准,然后我来控制人们的生育行为,最后不就是一种最好的结果吗?于是,在这种情况下,就有了计划生育。
也就是说,一个都没有,不好。在这种现象背后的是什么呢,说到底是缺少对于民生的敬畏之心。